日常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玩电脑正确的姿势)

电脑教程
电脑教程
电脑教程
4319
文章
0
评论
2023年2月20日08:07:25 电脑教程 阅读 8,750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任重而道远。大家好,我是冯修远,一位专注于IT教育行业及编程技术和网络营销的人士。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日常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很简单也很基础,但是通常会被人们所忽略,久而久之就导致了身体上的很多“职业病”,比如:鼠标手、肩腰盘突出,视力下降等等。其实,正确的姿势不仅可以减少这些“职业病”的几率,还可以大大提升你的工作效率,今天我们就从zui简单的鼠标、键盘操作讲起。

01、鼠标操作的正确姿势

日常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玩电脑正确的姿势)

鼠标是我们的一种常用输入设备,我们通过鼠标的左键、右键经常会完成比如:移动、单击、双击、拖拽等操作,使用的频率很高。如果,不注意使用鼠标的正确姿势,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鼠标手”。想要减少自己常用鼠标而出现“鼠标手”的概率,那么以下几点很重要。

首先,就是鼠标的选择上。有的人手掌比较大,有的人手掌比较小,所以,根据自己手的大小选择一款合适自己的鼠标就很重要。鼠标怎么样的大小才算合适自己呢?一般就是自己在握鼠标的时候感觉舒服是zui重要的,有的鼠标“拱”得比较高,外型看似也很炫酷,很“吸睛”,但用久了久感觉比较累,那种鼠标就不是很适合。有的鼠标设计得比较小巧,主要是针对小孩子或者是女性设计的,那一些手掌比较大的人去使用这样的鼠标可能就不是很合适。还有一些电竞鼠标,为了在游戏中有比较好的体验感,比如:玩一些枪战类游戏,为了“压枪”的时候手感比较好,不会感觉鼠标比较飘,就会设计得比较重,有的甚至也涉及得键比较多去调整鼠标的灵敏度或者是一些“宏”键去记录一些操作等等,甚至有的可能还会设计得有点偏大,像这样的鼠标就不太适合日常工作,更不太适合手掌比较小的人群。

其次,就是在握鼠标的姿势上,更好是如下图所示:

日常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玩电脑正确的姿势)

大家可以和图中的姿势对比下,看下你平时握鼠标的姿势是不是这样?不要握得过于靠前,像是把整个手完全包住鼠标一样。在手腕与平面接触的地方更好是有一款稍微软一点的鼠标垫,这样使用鼠标的时候手会更舒服,同时也能增加鼠标的灵敏度,对鼠标也能有i一定的保护作用。

zui后一点就是不要连续长时间的使用鼠标,每隔一段时间,更好就是活动一下手指和按摩一下手掌,活动一下手腕。可以按摩一下手掌的大鱼际和小鱼际,如下图所示:

日常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玩电脑正确的姿势)

02、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

键盘,是用户向计算机输入信息zui常用的设备,也是我们打字或者操作电脑zui常使用的设备之一,它的使用频率有时甚至比鼠标还高,如果不注意使用键盘的正确姿势,可能容易得一些和肩、颈相关的病,比如:“肩腰盘突出”,还有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等等。

首先,我们就得从调整坐姿开始,大家可以根据日常坐姿参照下图作为调整,下图中模特的身高大约在160cm左右。

这里,主要是需要注意坐姿、臂、肘、腕资以及手指资质。一般桌面高度为:66-81公分,键盘高度为:63-78公分,屏幕高度为:84-106公分,屏幕与桌面垂直的角度为:0~7度,视角(眼睛水平与屏幕垂直的角度)为15-20度,视距(眼睛到屏幕的距离):38-76公分,肘角:90度,座位高度:38-51公分,座板靠背夹角100-120度,靠背斜角:10-30度。

日常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玩电脑正确的姿势)

坐姿:要求腰部挺直,两肩放松,两脚自然踏放,腰部以上身躯略向前倾,头部不可左右歪斜臂、肘、腕姿势:要求大臂自然下垂,小臂和手腕自然平抬。手指姿势:手指略弯曲,左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轻放在基本键盘上,左右拇指指端的下侧面轻放在空格键上。

坐姿调整好了以后,就是敲打键盘的正确姿势了。左手由食指到小指依次放在“FDSA”键上,右手由食指到小指依次放在“JKL;”基准键上。两个拇指自然地搭在空格键上。操作时,眼睛看稿纸或显示屏幕,输入时手略抬起,只有需击键的手指可伸出击键,击键后手形恢复原状。在基准键以外击键后,要立刻返回基准键。 如下图所示:

日常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玩电脑正确的姿势)

下图,也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指法图:

日常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玩电脑正确的姿势)日常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玩电脑正确的姿势)

大家在使用键盘的时候,可以参照指法图多去练习,不仅可以提高打字效率,并且使用键盘也会更加舒服。但久坐以后还是要有个5-10分钟的运动,可以多走动走动,喝喝水或者多看看外面的绿植,让眼睛也休息下,还可以做做眼保健操,这些都可以减少你得“职业病”的概率。

在刚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的时候就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重要,不然,以后也是很难纠正。希望大家在工作学习之余,也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冯修远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由“WiFi之家网”整理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