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变革势在必行

电脑教程
电脑教程
电脑教程
4320
文章
0
评论
2023年7月14日10:46:49 电脑教程 阅读 6,742

从活字印刷到第一块屏幕再到如今的沉浸式观看,文化的发展繁荣向来和科技紧紧相连。新冠疫情以来,传统文化产业受到巨大的冲击,电影被纳入特困行业,演出暂停,旅游停摆......与此同时,数字文化借机生长,线上音乐会、云游博物馆、短视频等迅速发展。

数字化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新趋势,web3.0时代,文化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再次腾飞?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还面临哪些问题?

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变革势在必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炎顺、北京星光拓诚董事长陈洋、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均认为,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变革已势在必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

大数据建设应秉持开放和共享理念

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变革势在必行

文化大数据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经济变革,同时还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创新。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的生产要素。文化大数据建设应该秉持数据开放和共享的理念。

数据开放共享是大数据建设的目的,是让公众更好地分享数据,zui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效能,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数据使用便利度、降低成本。实际上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通过了《政府数据公开条例》,提出来“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的要求。北京“十四五”规划也提出来要加快培育数据交易市场,组建大数据交易所,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动和深度开发。

推动文化大数据建设,要实现数据的开放和共享重点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公共服务部门的文化数据应该zui大限度地开放和共享,比如说故宫博物院现有藏品180万件,每次展示出来的大约只有2%,对于公众来讲那些无法展示的藏品是公共资源很大的浪费,所以近些年故宫博物院在大力推动数字化建设,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数字展览和展示。

其次,政府管理部门的数据应该zui大限度地开放共享,多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在数据开放共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北京、上海,还有很多城市,都开通了政府数据服务网,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些短板,比如信息开放度还不高,便利性还不强。

第三,数据开放和共享对于商业文化数据同样适用,商业文化数据也应该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zui大限度地实现开放和共享。比如说探索建立商业文化的数据激励机制,通过优惠的办法对提供数据的企业以数代税。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炎顺:

数字化已经改变文化产业的格局

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变革势在必行

每一次科技变革对文化产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我们完全可以预见,随着数字时代的全面来临,文化产业也必然会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我们认为呈现出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数字化是文化产业变革的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产业的供给体系、媒介体系、需求体系等全链条、全要素的数字化是产业变革的前提和基础,数字技术快速从我们信息产业中外移,在催生文化产业新场景的同时引发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变革。数据已经成为推动时代演进的新一代生产要素,对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产生具体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交互化是文化产业的场景特征。

大家知道,人类后期的信息中有83%来自视觉,人类的认知、记忆有70%来源于交互,我们通过大屏、小屏,屏内、屏外,人与内容的跨屏交互,将取代传统的单向的简单的内容呈现,成为各种数字文化场景的重要特征。

第三,沉浸化是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方向。

人们憧憬美好的生活,显示已不可或缺。在获取信息需求得到满足后,现在的人们正在通过5G、8K、XR、AR、IoT等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推动实体世界与数字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无感切换、无缝衔接,实现物联网时代的沉浸式的体验。

北京星光拓诚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洋:

把实景数字化 北京更有优势

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变革势在必行

科技对未来整个内容制作会带来很大的改变。视频制作一般有自然景观,虚拟制作可以把这些景观变成虚拟景观,从技术上来讲,数字场景已经完全能够代替实景,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搭设的场景都可以。

比如在影视基地拍摄电影和电视剧,差不多有1/3的时间都是在干木工活,做铁架子、木板子等等,这些景观拍完之后变成垃圾,每天拉出去几十车。

很多影视基地需要盖一个城或盖一条街,每年浪费非常大。如果都是数字场景,可以解决很多浪费的问题,并且从制作时间的成本上来讲也非常有利。比如在一个虚拟演播室,上午可以是沙漠,下午可以是森林,瞬间切换背景环境,能够节约很多制作时间。

除了节省成本,还有一个特点是复用性。不管搭建了多好的场景,拆了之后就很难再次利用。而这些数字的场景用了一次之后,再用几百次可能都没有什么成本。参与的环境越来越多,成本也是越来越低。

尤其是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以前有很多内容制作项目需要大量的场地,要搭建许多背景,不太适合首都的发展。当实景变成数字场景之后,北京的优势就回来了。尤其北京是科技和文化融合的地方,特别符合首都的文化定位。

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

人工智能可帮助内容普惠化生产

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变革势在必行

文化产业核心的载体是内容,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是文化产业非常重要的话题。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到文化产业,首先是给内容的生产、创作带来了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举个例子,今天普通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多地通过视频来消费了,而视频生产本身成本很高。

通过对海量数据知识的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模拟人的生产过程。举个例子,在视频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对海量的视频素材进行分析、语义理解、打标签后,对已经存在的很多的文本内容可以进行编排,形成视频的脚本,还可以对视频素材进一步做增强,让视频质量更高。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制作视频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可以降低到什么程度呢?可以降低到以分钟级、秒级的速度生产视频。

AI大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在相应的语义要求下,可以创作出相应的视觉素材。在成本的下降以及效率的提升持续发展到一个阈值之后,会给产业的应用带来意想不到的空间和变化。

比如数字人的制作成本非常高,制作周期也比较长。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数字人的生产和使用成本也会大幅下降。未来元宇宙中会有更多定制的数字人,能够在元宇宙当中产生交互。

另一方面技术还会带来更高的感官冲击力,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比如百度地图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把圆明园的大水法遗址进行了三维重建,普通游客拿着手机就可以浏览到这样的景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宋美璐 孙文轩 编辑 徐超 校对 贾宁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由“WiFi之家网”整理收藏!

相关推荐